

綠色殺手薇甘菊 ( 2011/08/11 )
難得一次能享受郊遊日,我與朋友決定好好珍惜休假,遠離辦公室,去欣賞綠意,因此選擇了香港第三大島嶼 — 南丫島! 島上有一對榕樹,樹幹和樹枝互相纏繞,被當地人稱為「連理樹」。樹的前方有個教育指引牌,解釋這對樹屬於寄生型絞殺植物。數十年至上百年後,其中一方將遮蔽大部份的陽光,令另一方失去生存空間。這對手牽手的大樹對我們人類來說,可以充滿浪漫氣息,但在自然界的角度來看,它們純粹是為了生存,而努力競爭。 島上還有到處可見的薇甘菊。時下大多數人在綠油油的香港郊野公園散步時也許不會注意到薇甘菊,這素有「綠色殺手」之稱的攀爬植物悄悄然又迅速地在整個南丫島上,以至香港各地區蔓延。薇甘菊是臭名遠播的寄生型雜草,原因在於它擅長攀上鐵絲網、屋頂以及眾多高生態價值的大樹。它生長速度驚人,一天可生長達廿公分,依附著灌木和樹種,奪取養分,遮擋陽光,令寄主植物枯死,嚴重侵害原有的生態系統和擾亂生物多樣性。眼白白看著一棵棵珍貴老樹被薇甘菊覆蓋,深深明白它們命不久矣,心裡感到無限的惋惜。雖然本港有不少團體努力嘗試驅除薇甘菊等生態入侵者,但它們仍然持續威脅著我們寶貴的本地植物,因此,要完全解決這些生態入侵者所引起的問題,必需更多的關注和資源。 保育及保存動植物棲息地急需大量積極的措施,來阻止廣泛入侵的動植物及保護飽受它們危害的本土動植物。推行保育其實可以很簡單,例如標記植物及建立教育設施,方便公眾進一步認識本土野生生態的特點,解釋它們如何融入周圍環境,介紹其藥用和烹飪價值等。土沉香(瀕危植物)、露兜樹(廿四味的其中一種原材料)、甚至香蕉和木瓜樹都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畢竟這些昔日支撐著香港經濟的農作物能反映我們當時豐富多彩的農產業,是我們回憶的一部份。保育不一定意味著沒有變化、零發展或消極地任由生態自生自滅,或荒蕪廢棄,相反我們應積極探討如何在保育和發展之間取得平衡,既保留原有物種,又阻止有害物種侵害,並營造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環境。把人類和自然隔絕不能算是「保育」,因為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南丫島博寮港團隊 謹啟 |